裂隙灯显微镜的检查方法
发布日期:2022/10/9 9:14:46
裂隙灯是眼科医生临床工作中最基础、应用最多的检查工具。
工作原理
眼的屈光介质,角膜,前房,晶体,玻璃体都是透明的,光线可以穿过它们,从而进入眼内。如果其发生了病变,则会在透明的屈光介质上留下不透明的病灶,那么在光进入眼内的通路上就会发生散射效应。在裂隙灯下我们会清晰地分辨出病灶位置。
检查流程
1.检查前准备:洗手,调低室内光线,消毒额托(托架的前额横挡)和下颌托。在暗室内,增加了光线和周围环境的对比,更加有利于观察病灶。
2.使患者调整好姿势,双眼平视前方。把被检查者的外眦部对准下颌托支架旁边的黑色刻度,有利于迅速的使裂隙灯对准眼睛。
3.检查者要调整裂隙灯镜头位置。间距及焦距,保证双眼同时观察,这样看到的才会有立体感。
4.在观察的过程中,需不断的调整焦面,同时调节倍率和亮度,使观察部位清晰呈现,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全面的观察。一手调节仪器手柄,一手撑开或翻开被检眼的眼睑进行观察。
5.检查顺序:先右眼后左眼,由外向内。
眼睑—睑缘—睫毛—泪器--睑结膜—球结膜—结膜囊——角膜巩膜缘—泪膜-角膜—前房—前房角—虹膜—瞳孔—后房—晶状体。筛查时平均每只眼睛检查120秒,如果有具体问题再作进一步检查。
6.根据需要选择拍摄病变的位置,保存图片打印。
裂隙灯检查方法:
下面讲解常用的几种方法
1、直接焦点照明法
直接焦点照明法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检查时把光的焦点调节至与显微镜的焦点完全合。也就是说,要把你重点关注的部分照亮同时放大了看。
A:窄裂隙+弱背景照明可以观察到裂隙焦点所处的位置及背景,如角膜水肿和狄氏膜皱褶;
B:窄裂隙无背景照明可以通过强对比度观察角膜层次,如圆锥角膜患者变薄、前凸的角膜结构;
C:宽裂隙可以直接观察到更多眼部情况,如虹膜粘连。
2、弥散光线照明法
是利用非焦点的弥散光线对眼前部组织形态学进行直接观察的一种方法。在照明系统加毛面滤光镜,观察系统和照明系统之间的夹角为30-50度;裂隙灯照明系统的宽度为最宽,在一般的裂隙灯上都标有数值,最大的多为20mm;放大程度为低倍,即10倍以下。此时,可以看到眼部的全景。眼睑 、睑缘 、睫毛 、结膜 、巩膜、 虹膜瞳孔及部分晶状体。同时,在隐形眼镜的配适评估中,如观察镜片的覆盖度,中心定位情况,也适合使用弥散投照法。
3、间接照明法
间接照明法是将光线照射在组织的一部分上,而观察其邻近的同一组织的另一部分。
如通过晶状体间接照明观察后发性白内障、通过角膜间接照明观察角膜新生血管。
间接照明法使后发障和角膜新生血管清晰可见
4、滤光式投照法
滤光式投照法和弥散式投照法比起来,光源变成了钴蓝光源,物镜中加了黄色滤光镜(这一点在国内很多地方都省略了),同时,眼内滴入了荧光素钠滴眼液。从而提高对比度,使图像更加清晰。荧光素染色更常用观察角膜病变,这种方它可以清楚的勾勒出角膜损伤的范围,深度,帮助医生了解病情。同时,在硬镜包括角膜塑形镜的验配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病毒性角膜炎
对于典型的圆锥角膜,常规裂隙直接焦点照明法和弥散光照明法只能看到角膜变薄和Munson征,如果观察仔细可能勉强观察到Fleischer环。但在钴蓝光照明下,即使不需要荧光素染色,Fleischer环也非常容易观察到。
圆锥角膜的Fleischer环在钴蓝光下更清晰
5、后部反光照明法
后部反光照明法的光焦点与显微镜焦点不在同一平面上,是借后部反射回来的光线检查角膜和晶状体上透明的、半透明的正常和病理组织。
如用于观察巨细胞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钱币状KP、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polymorphous posterior corneal dystrophy,PPCD)的轨道征以及格子样角膜营养不良的特征性病变。
巨细胞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钱币状KP
6、镜面反光带照明法
镜面反光带照明法是利用光线在射入眼球时,与角膜或晶状体表面所形成的表面反光区,用直接焦点照明法检查这一光亮的反光区的方法,常用于检查角膜内皮疾病。
7、巩膜角膜缘分光照明法
巩膜角膜缘分光照明法是利用光线通过透明组织内的屈折来观察角膜上不透明体的检查方法。常用于观察圆锥角膜的Rizzuti征、角膜雾状水肿以及狄氏膜前角膜营养不良。

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角膜雾状水肿

声明:本文章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